“原本以為我失去了光,無法看到一個完整的世界。然而,我越來越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可以成為別人的光亮。”去年12月,在華東師范大學社會工作專業(yè)就讀的無錫籍視障女生朱苓君,獲得“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”稱號。
朱苓君先天失明,看不到任何東西。4個月大時的一次手術,幫助她恢復了一定光感和模糊殘影,不過行動和學習還是處處受限。“疫情期間,別的同學可以輕松在家上網(wǎng)課,我卻遇到了一些困難,線上會議操作比較復雜,播放音頻、控制麥克風等按鈕讀屏軟件無法識別?!敝燔呔f,在家人和老師的鼓勵幫助下,她學習掌握了多種讀屏軟件,才能迅速在不同平臺間切換。
困難打不倒努力的人。日常學習中,朱苓君無法看到老師的ppt、板書等。為此老師和同學特別為她將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掃描成電子書,轉(zhuǎn)換成可編輯文本,經(jīng)過勘誤、校對后,讓朱苓君使用讀屏軟件反復聆聽,直至消化、吸收。她每天都要整理大量的上課錄音、筆記,花成倍的時間復習、預習,成績優(yōu)異的她獲評“國家勵志獎學金”,還得到了去香港理工大學交流學習的機會。
努力,都是為了一份初衷:朱苓君報考社會工作專業(yè),不僅想和常人一樣自立,還希望貢獻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。疫情期間,朱苓君主動報名擔任社區(qū)志愿者,擔任一名智力障礙兒童的“云學伴”,堅持21天的線上輔導和遠程陪伴。2020年寒假期間,朱苓君回到自己曾經(jīng)就讀的上海盲童學校,向?qū)W弟學妹們分享自己大學期間的學習經(jīng)驗和生活技巧。她還前往梅村二胡產(chǎn)業(yè)園,走訪二胡制琴廠,寫成了《鄉(xiāng)土中國——無錫二胡制作工藝探究》調(diào)研報告,并在無錫市圖書館盲人圖書館向市民推廣民族傳統(tǒng)音樂。今年寒假,這個熱心公益的女生,正在走訪一些退役傷殘軍人,希望將訪談內(nèi)容整理成文字報告。
關于未來,朱苓君已經(jīng)有了一些設想。“我想從事跟視障人群有關的公益事業(yè)?!彼f,視障人群也能和常人一樣使用手機、電腦,但現(xiàn)實中很多“科技無障礙設施”還不夠完善。一些網(wǎng)站設計時沒有考慮到視障群體需求,比如平臺登錄時有圖形驗證碼,讀屏軟件無法識別,就卡住了。其實有很多替代方法,比如手機驗證碼,或者設立語音驗證按鈕,都可以實現(xiàn)驗證功能。她希望,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組成團隊,進一步推廣“科技無障礙”工作,幫助視障人群更好地融入社會,也讓普通人更多地了解視障人群的生活和夢想。